中医常说“肺主气,司呼吸”,我们身体里的“气”顺不顺,多半和肺的功能息息相关。生活里总有人觉得没精神、胸口发闷,稍微动一动就气短,甚至偶尔还会咳嗽、喉咙干,其实这可能是肺里积了“浊气”,气机不通畅惹的祸。
图片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百病生于气也”,气堵在身体里,就像水管生了锈,时间久了不仅会影响呼吸,还容易让身体状态越来越差。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又实用的穴位——膻中穴,每天花几分钟按一按,帮你排浊气、通肺气,把“气”顺了,身体自然更轻快。
先搞懂:为什么“气不顺”,身体容易出问题?
中医里的“肺气”,不仅管着我们的呼吸,还负责把新鲜的气输送到全身,同时把身体里的浊气排出去。要是肺气不通,浊气排不出去、清气进不来,就像房间长期不通风,容易闷出“毛病”:
- 有的人心口发闷,总觉得“喘不上气”,这是浊气堵在胸口,肺气没法顺畅运行;
- 有的人经常咳嗽、喉咙干,甚至换季时容易犯鼻炎,这是肺气不足,没法很好地“卫外”,外界的寒气、湿气容易趁虚而入;
- 还有人情绪总不好,爱叹气、容易烦躁,其实“肺主宣发肃降”,肺气不顺也会影响情绪,反过来坏情绪又会加重气堵,形成恶性循环。
所以说“气顺百病消”,把肺气调通畅了,身体的“呼吸通道”和“能量通道”都通了,很多小不适自然会慢慢缓解。
重点:膻中穴——通肺气、排浊气的“关键开关”
膻中穴是中医里调理“气”的重要穴位,《针灸大成》里说它“主上气咳逆,噎气不通”,简单说就是能帮我们顺气、化痰、通呼吸,不管是胸口闷、老叹气,还是偶尔咳嗽,按它都能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。
1. 先找准位置:简单好记,一找一个准
膻中穴在我们胸部正中间,具体位置很好找:两乳头连线的中点,刚好在胸骨上。如果是男性,直接找两乳头中间;女性可以先找胸骨正中线,再量两乳头之间的距离,取中间点就是,哪怕乳头位置有差异,只要在胸部正中线、两乳之间,基本都不会错。
图片
2. 怎么按?3个简单方法,在家就能做
按膻中穴不用复杂手法,每天花5-10分钟,用下面几种方法就行,力度以自己觉得“酸胀但不疼”为合适,别太用力以免伤到胸骨:
- 按揉法:用拇指指腹按住膻中穴,顺时针慢慢按揉,一圈3-5秒,按揉时可以轻轻深呼吸,感受胸口的放松,每次按揉3分钟,能帮着疏通胸口的气,缓解闷胀感;
- 点按法:用拇指指尖轻轻点在膻中穴上,点住后稍微用力往下按,保持3-5秒再松开,重复10-15次,这种方法适合感觉“气堵得慌”的时候用,能快速帮着顺气;
- 掌揉法:如果觉得拇指按着力气不够,也可以用手掌掌心贴在膻中穴上,双手交叠(右手在上、左手在下,或者反过来都可以),轻轻按揉,力度比拇指按揉稍大一点,每次揉5分钟,适合平时保健用,能帮着调理肺气,让呼吸更顺畅。
3. 什么时候按最好?避开这2个时间,效果更好
按膻中穴没有严格的“最佳时间”,但建议避开刚吃完饭(饭后半小时内)和剧烈运动后,这两个时候身体气血主要集中在消化或恢复上,按揉穴位可能会影响身体状态;平时早上起床后、中午休息时,或者晚上看电视时都能按,只要你有时间,随手按一按都有帮助。
4. 搭配小技巧:呼吸+按揉,顺气效果翻倍
按膻中穴时,配合简单的深呼吸,效果会更好:按揉时慢慢吸气,让胸口微微鼓起,吸气到最足后停1秒,再慢慢呼气,呼气时感受胸口的放松,这样一吸一呼配合按揉,能帮着把浊气更好地排出去,同时让新鲜空气进入肺部,通肺气的效果会更明显。
除了按穴位,这2件事也能帮你“顺肺气”
想让肺气更通畅,光按穴位还不够,平时配合一些简单的习惯,调理效果会更稳:
- 多做“扩胸呼吸”:每天早上或傍晚,站在窗边或阳台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,然后慢慢把双臂向两侧打开(像扩胸运动一样),同时深吸气,手臂打开到最大幅度后停2秒,再慢慢放下手臂,同时呼气,重复10-15次。这个动作能拉伸胸部肌肉,帮着肺部更好地扩张,让肺气更顺畅;
- 喝杯“温润养肺水”:肺喜欢“温润”,平时可以用少量银耳、百合(各5-10克)煮水喝,不用放太多糖,煮出来的水温和不刺激,能帮着滋润肺部,减少喉咙干、咳嗽的情况,尤其适合秋冬干燥的时候喝,不过要注意,要是正在感冒发烧,或者有严重咳嗽,建议先咨询专业人士,别盲目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平台下载,中国股票配资,普通人炒股票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